2024高中三年级历史期末试题

点击数:359 | 发布时间:2025-02-11 | 来源:www.rrf53.com

    1、单项选择题:(每题2分,共25小题,50分)

    秦朝统一后,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,第一进行规范革新,推行了一系列卓有效果的手段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回答1——2题:

    1、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:“天下共苦,战斗不休,以有诸侯。赖宗庙,天下初定,又复立国,是树兵也,而求其宁息,岂不难哉”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,“求其宁息”的手段是: A、焚书坑儒; B、推行郡县制; C、设立刺史规范; D、推行郡国并行制;

    2、秦朝之所以可以“一法度、衡、石、丈、尺,车同轨,书同文”,其重要原因是:

    A、生产力的大力进步; B、国家达成统一; C、秦始皇的雄才粗略; D、秦朝推行法制;

    3、到汉武帝时期,中国思想界渐渐由“百家争鸣”到“独尊儒术”,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:

    A、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; B、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; C、产品经济进步遭到限制; D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规范加大;

    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的规范,史称“汉承秦制”。但,汉朝在除秦苛法的首要条件下,对这类规范又有所损益变化。回答4——7题:

    4、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,每一州设刺史一名。刺史的主要职责是: A、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; B、征收赋税,征发徭役和兵役; C、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; D、加大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; 5、有关封国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: A、汉初就开始长期存在; B、王国严格受朝廷节制,权利弱小; C、封国分王国和候国两级; D、候国直属朝廷,不受所在郡管辖; 6、汉武帝颁行“推恩令”的直接目的是: A、加大诸侯王的权势; B、剥夺王国的封地; C、分割王国的封地; D、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; 7、汉代实行编户规范的主要为了: A、控制人口增长; B、组织人民进行练习; C、控制剥削平民; D、保持地方治安;


    两汉时期,边疆区域各民族进步较快,他们与中原有着不同形式的交往和联

    系,既有刀光剑影,也有和亲与友爱。回答8——11题: 8、两汉与匈奴关系的叙述,不正确的是:

    A、汉武帝第三次用兵匈奴后,在新疆设置了西域都护; B、汉元帝时昭君出塞,密切了汉匈关系;

    C、东汉初年南匈奴向汉称臣,与汉人杂居,人口增殖;

    D、东汉派窦固、窦宪出兵匈奴,最后解除去北匈奴的威胁;

    9、张骞“凿空”西域的要紧意义有:①新疆区域首次与中国大陆联成一体 ②促进了西域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 ③有益于西域社会的进步 ④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 A、①②③ B、②③④ C、①③④ D、①②③④ 10、公元前60年,归属汉朝中央政权的区域有: A、台湾区域; B、黑龙江区域; C、西藏区域; D、新疆区域; 11、汉朝在南越设九郡始于: A、汉武帝; B、汉光武帝; C、汉献帝; D、汉元帝;

    汉朝空前强大,拓展了积极的对外交往,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,其影响突破了东亚的范围,远及欧洲和非洲。回答12——15题: 12、西汉与西亚、欧洲通商关系进步起来的主要条件是: A、西汉丝织业的进步; B、张骞通西域; C、西汉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; D、甘英到达了波斯湾; 13、赐予倭奴国王以印绶的皇帝是: A、汉武帝; B、汉宣帝; C、汉光武帝; D、汉献帝; 14、通过丝绸的道路中国传往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不包含: A、丝绸和缫丝; B、铸铁; C、造纸; D、制漆; 15、秦汉时期,中国已经开始走向世界,其主要表现不包含: A、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; B、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区域;

    C、甘英出使大秦,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; D、中国与欧亚非很多国家开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;

    秦汉是中国古时候文化的大进步时期。这种大进步,是先秦文化收获的总结与升华,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进步奠定了基础。16——18题:

    16、关于两汉天文学收获的叙述,不正确的是: A、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《太初历》; B、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讲解; C、最早记录太阳黑子;

    D、留下了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哈雷慧星记录; 17、东汉名医张仲景对中医进步的贡献是: A、开创中医传统的“四诊法”; B、最早提出病理学说; C、最早使用分科治病的办法; D、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; 18、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最主要的是: A、天人感应,君权神授; B、劳心者治人,劳力者治于人; C、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; D、民为贵,君为轻; 19、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马迁写入《史记》的是: A、城濮之战; B、秦始皇南巡游天下; C、汉武帝泰山封禅; D、西汉设置西域都护; 20、秦始皇对国内历史作出的非常重要的贡献是:

    A、确立了封建规范; B、打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规范; C、在全国推行郡县规范; D、打造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;21、秦朝郡县规范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,最主要在于: A、郡县官吏需要对上一级负责; B、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;

    C、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;

    D、郡县安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,官吏不可以世袭;

    22、“竹帛烟销帝业虚,关河空锁祖龙居。坑灰未冷山东乱,刘项原来不念书。”诗中提到秦朝的历史事件有: A、政治改革 平定山东; B、统一六国 焚书坑儒; C、焚书坑儒 农民起义; D、农民起义 刘项文盲; 23、秦朝的*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,最根本的是: A、阶级矛盾尖锐; B、政局动荡不安; C、人民生活困苦; D、生产力紧急破坏; 24、汉武帝实行“附益法”的主要目的在于:


    A、削夺诸侯王爵位; B、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; C、分割诸侯国的土地; D、限制诸侯王参与政事; 25、下列关于秦始皇兵马俑的说法正确的是:

    ①再现了秦朝时的军容 ②反映了秦朝繁重的徭役 ③显示了秦朝高超的造型艺术 ④反映了秦朝手工业的收获 A、①②③ B、②③④ C、①③④ D、①②③④ 1、材料题:

    26、阅读下列材料,回答问题: 材料1、

    咏和亲 苏郁

    关月夜悬青冢镜,塞云秋薄汉宫罗。 群王莫信和亲策,生得胡雏虏更多。

    材料2、


    王昭君 孙仲素

    仙娥今下嫁,骄子自同和。 剑戟归田尽,牛羊绕塞多。

    (1) 王昭君是什么朝代的?她的主要事迹是什么? (2) 汉朝在对待少数民族采取何种政策? (3) 王昭君出塞是什么政策的体现?

    (4) 结合材料及所学史实,你怎么样看待这种政策?

    27、阅读下列材料,回答问题:

    《后汉书·华佗传》记载:有一个郡守大病已久,华佗觉得他大发一顿脾气就能好些。于是就多同意他的财物,却不给他治疗。后来他仍下患者走了,又留下封信骂他。太守果然大怒,派人追杀华佗,追不上,自己干生闷气。不久,他吐出数升黑血,病就好了。

    (1) 华佗是什么朝代的人?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?


    (2) 与他同朝代有什么医学收获? (3) 春秋战国时期,有什么医学收获?

    (4) 从春秋战国到华佗那个时期,医学的进步特点有哪些?说明什么? 2、问答卷:

    28、假如以后你是大学的教授,你又怎么样用简单史实概述两汉对外交往的特征和(4) 技术不断成熟;体系日益完整;内容日益丰富等。大家战胜病害的能力提升;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等。 3、问答卷: 28、外交特征:

    (1) 交往范围广:与东亚国家,甚至欧洲和非洲国家交往。

    (2) 形式多样:政治交往,与大部分国家进行官方往来;经济交往,如与朝

    两汉文化兴盛是什么原因。

    高中三年级历史第二单元测试

    答卷

    26、

    (1) 西汉。远嫁匈奴。 (2) 和亲、战争和册封 (3) 和亲政策

    (4) 加大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;密切了汉朝与匈奴的关系;促进双方间的贸易

    往来;促进了双方文化的往来;维护了双方的和平;但这只不过消除匈奴威胁的权宜之计。 27、

    (1) 东汉;创造麻沸散,用于外科手术;善于外科手术,治病救人。 (2) 张仲景的《伤寒杂病论》。 (3) 扁鹊创造“四诊法”。


    鲜、日本、越南等的经济交往;官方贸易频繁;私人贸易也非常发达。 (3) 以陆路为主,兼有海路。如丝绸的道路和海上丝绸的道路。 (4) 以商贸为主,政治交往次之。如与各国的商贸往来。 (5) 汉朝居于主导地位。用政治、经济交往的频繁可知。 (6) 频繁

    (7) 商贸不以营利为目的。从双方的交往物品可知。 缘由:

    (1) 全国统一,政治稳定。此时加大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。 (2) 经济进步。农业,手工业,商业和城市进步非常快。 (3) 各民族间联系加大。举一例就好。

    (4) 中外交往频繁。如与日本、朝鲜、越南、大秦和长眠的交往 (5) 教育进步。太学和郡国学发达。 (6) 前代文化奠定基础。 (7) 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。 (8) 统治者的看重。

  • THE END

    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,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。

专业院校

返回顶部

Copyright©2018-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(https://www.dgzhou.com/)
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-1

  •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

  • 中国人力资源网

首页

财经

建筑

医疗